Thursday, May 21, 2015

2015 香港- 香港醫學博物館、孫中山紀念館

「香港醫學博物館,妳說香港醫學博物館......為什麼妳會想看這個啊?」
「就是想看看啊。」

這個館,我只知道他是古蹟,然後,沒了(攤手)。

依照地圖,它應該在我們的正上方,正上方的概念是
就妳站在西港城門口,對面有個小山對吧
就~爬~上~去~啊~

比例尺看起來大概350公尺遠吧,應該走的到....吧....

其實我一瞬間有想要回到中環用半山手扶梯,但,就是一瞬間而已。
爬吧,中間應該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小東西,反正我們對上環都不熟啊。

從西港城擦過上環郵局,摩利臣街的時候還好,這裡是平的
東街大概有三十度,穿過荷李活道的時候已經有點吃力了

星期天的中午,又微微飄雨,東街上的店都沒有開,有點可惜
荷李活道也很沒生氣,只能看看櫥窗了
穿到必列者士街的時候,我已經想罵髒話了
(阿德可能已經在咒罵我了  XDDD   我真心也是不知道這麼陡啊)

必列者士街這裡最近有人曝光了基督教青年會的建築
成為遊客的顯學,大陸人不停的擺Pose拍照
我要坦白說,就保存跟修復來說,它還比西港城好一點
拍照很漂亮,倒是可以考慮
一般行程應該只會爬到這裡,然後向下走文武廟或是元創坊

不過,在這裡,碰到了一點小小麻煩
我大概知道博物館還要往上
但左邊的指標要我往右上走,右邊的指標要我往左上走,左右邊探頭都看不到博物館本身
今天我穿長裙又下雨,要是走錯要走下來再爬上去我是一定是會翻臉踹柱子的啦(摔雨傘)

「地圖看起來是左邊那條耶....那我們爬左邊好了。」

從樓梯街漫步上去,樓梯街應該有四十度,有樹蔭,半山上空氣很好,氣溫涼涼的很舒服
.....如果我們不是從山腳下直線爬上來的話

「真的很累。」
「我會說很消耗熱量。」
「好險是這種天氣,如果有太陽我會瘋掉。」

站在裕林巷,最後一個指標前面

「其實我本來以為妳會跟我說孫中山紀念館的。」
「為什麼?」

裕林巷是個很舒服的林蔭道路,不到五十公尺,妳就會看到香港醫學博物館的大門了
看到那個典雅的建築物,妳會知道,爬上來是值得的。

「現在我知道為什麼妳選這裡了。」


香港醫學博物館的前身是病理檢驗所,現在還看得到檢驗所的銘牌
本身是帶著地下室的可愛兩層樓小建築,有一個小花園種著一些藥用植物
建物本身很漂亮,而且沒有被奇怪的修復過
目前,裡面主要以實物與部分文獻,為大家介紹香港的醫學學術發展歷史


到了正門,我才發現這個週末是博物館開放日
也就是說,香港官方的博物館,大部分都免費參觀

博物館本身規畫的很用心,雖然不大,但是各種香港早期疾病還有醫學教學介紹很簡單易懂,難度設定是面對普羅大眾/中小學生,設計有一系列的互動活動可以參與

例如,在展館裡面,找綠色的瘧原蟲布偶
或是要小朋友去小花園裡面,找特定的植物
(台灣的各大展覽館博物館,學學啊)


也還是有一些給大人看的東西
例如早期的記錄簿,使用的醫療器材
各種口述影片


或是,妳也可以自己找樂子
「這怎麼....英文的論文很正常啊,中文的每篇都這麼歪啊。」


或是
「啊,妳看那個B型肝炎的模型,它好可愛喔~~~」
然後有人就用看怪物的眼神看我
.....它的外套膜是比隔壁的SARS可愛很多阿(被打)

我是很喜歡醫學博物館的,首先建築物本身很有看頭
也是愛德華式的建築,非常精緻,基本維持了原來的結構與色調
(讓我們忘了剛剛的西港城吧,真的)
可以找找看哪些是外國比例,那些是中國比例
很有趣

裡面的展品橫跨了中西醫、醫學教育與助產士教育
過去常見疾病,連放射發展都有
講的不是很深,但是展品跟互動脈絡都有仔細思考過
很講究,會讓人很開心

外面的小花園,種著藥用植物,種類很多
園丁非常仔細的維護,每棵都長得很好
有些已經開著花,不特別提妳真的會以為就是個小花園
在這裡,妳可以看到一個小型的博物館
是怎麼用心維護與管理它的品質的

走出大門,因為還有一點時間.....

「原來孫館也在這帶......那就選日不如撞日吧。」

所以,最後,度假不忘看照片啊

走出裕林巷,向上一點到堅道
「其實這裡比較像我記憶裡的香港,九龍跟北角已經讓我覺得陌生了。」
我還是習慣住宅與小店交雜的香港
「至少我們現在回到大路上了,等下大不了搭車下去......」

順著堅道往左,看到指標,再爬一座樓梯,孫中山紀念館就到了。
台灣人一般很少去醫學博物館,但倒是有不少人來過孫中山紀念館


如同太平山醫學史蹟徑,孫館也拿出了孫中山史蹟徑。
「妳知道的,我們可是拿不出某人的史蹟徑的。」

恩,不意外。


這些史蹟徑有空才能走,今天沒時間
而且色溫真的太差沒辦法拍照,上濾鏡都沒救了啊

「趁著博物館日,讓我們解決它吧。」

孫中山紀念館,由甘棠第(aka豪宅)改建,所以,建物占地相對大
而且更加的華麗,主要房間天花板甚至有金箔裝飾
走木質繁複裝飾風格,紅地毯拼花地板,讓人可以一窺過去的富麗堂皇

而且,在重新整理時,也花了很多的心思
「妳看,他們重新裝修的時候作了壁投照明,很時尚的作法,我們一直到最近都想改還很難。」

「大館選的復古色調也跟這裡很接近。」
「這邊的看起來好像比較深?」

(因為沒照片所以底下百分之兩百會圖文不符就算了啦)


比起醫學博物館,這裡的調性完全不一樣。
孫館設定就是面對大人,而且是有基本歷史概念的人講歷史,從世界各地收集了很多相關的照片、信件、書本報紙、衣物、個人隨身用品,
需要妳自己花時間看/閱讀,發掘細節,完全不是教學跟展覽兼備的場合。

當然,台灣的黨史館,也提供了不少的照片。

「耶,那張照片妳應該很熟才對啊。」(被毆飛)


展館裡有很多很有趣的小東西,但有趣在哪裡真的...我想有人可能會覺得有進入障礙
展館比較大,裡面訊息比較多,呈現的方式也沒有這麼直接
坦白說,需要一點時間梳理


我們到的時候,特展是孫琬與戴恩賽的文物展
有一些書信,內容相當值得觀賞,例如比較中文跟英文啊......

除了文物展品之外,這裡比較有趣的還有圖書室,看它們選擇收集那些相關圖書與論文集是很有趣的。此外,還有紀念品/文創區,有整套的照片明信片,還有我怎麼看都覺得不詳的相框,是可以給大家一些紀念品的靈感的。

孫中山紀念館,香港比起上海的,無論就文物數量/內容與陳設、展館設計、或是建築物本身,我都比較喜歡香港的,因為更細緻,也更考量了參觀者的方便與資訊接受度。

當然,展場人員,也更親切一點,相信這應該也算是加分項?

「熊熊,五點了喔。」
什....麼.....

Well, 七點二十分的飛機,現在五點,我們還在中環的半山上呢
我現在是要怎麼直...線...走...下...去...啊...




2 comments:

  1. 這是本次香港巡游(?)最認真與高度專業的部分喔....

    ReplyDelete
  2. 是的,最後就靠就靠部份撐著(?!)本次的內容了

    ReplyDelete